人还是要有梦想的,万一实现了呢?杨祎今年二十四岁,毕业于一所二流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本科,经过两年年的努力,她终于在这座城市里站住了脚,可以自己租一间属于自己的一室一厅的小房子,实现小时候的梦想。此刻,梦想成真的喜悦是溢于言表的,她终于有了一间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小空间了,在不怕被人打。,别误会,她不是什么孤儿或是有一个破烂的家庭,相反她的父母健在,身体健康并且也都有自己的退休金,按理说:杨祎的原生家庭非常好,杨祎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应该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,大学毕业后应该直接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去,之后找一份不用太累的工作,在父母身边开心的生活下去,但这些对杨祎来说却是奢侈无比。
杨祎的原生家庭一句话形容:“外在正常,内在早已是分崩离析”。杨祎的父亲是某B市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,近些年老师的工资还是比较可观,在加上父亲平时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补习,而且作为教师子女,杨祎从小学到中学毕业可以免除所有的学杂费,所以一个月下来,在四线城市来说杨祎父亲的收入还是非常不错的;母亲就是普通的工人,工资不多,但维持基本的生活没有问题,在这种家庭里生活,杨祎虽不能达到富家小姐的水平,但跟一般中产阶级的孩子相比,应该也不差;但事实确恰恰相反,上大学之前,杨祎过得可谓是辛苦至极,原因还在父母身上。杨祎的爷爷有三个儿子,杨祎的父亲是老小算是比较争气,考上大学,凭自己的能力留在了城里,并且自己娶媳妇买房扎根在了城里,大伯更加争气,靠自己混到了某公司经理,相比下来,老二就差一些,只能在老家务农了,就因为这样的原因,老二开始啃起来杨祎的大伯跟她父亲;杨祎的母亲也是个拎不清的人,自己虽然有一份工作,可收入并不多,但自己确是个“樊胜美”,可问题是她既挣不到樊胜美那样高的薪水,也没樊胜美那样捞的能力,不能实质性的帮到娘家人,在娘家那边也没落到好;有时候她甚至希望通过杨祎来巴结自己的那群兄弟姐妹,可偏偏杨祎从小就是一身反骨,对母亲那边的亲戚没有表现出任何亲近的意思,甚至有时候看不惯母亲娘家魔表现而跟母亲产生了间隙,但无论杨祎母亲多想为自己娘家捞好处,但她的薪水就那么多,之后给娘家的贡献也很有限;要说杨祎家最大的问题还是:杨祎的父母感情不睦。母亲指责父亲不关心她,父亲对老家亲戚的关注多过老婆孩子,对自己娘家的事情不尽力;父亲怪母亲看不起自己老家的亲戚,让自己的亲戚感受不到温暖,一天就做几次饭还总喊累,最主要教不好杨祎,让杨祎对老家的亲戚一直都有意见,总之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埋怨对方,久而久之,两人都生出自己的小心思,谁都不愿意为家庭多付出一分,各自都在想办法为自己的家族多捞取一份利益,所以争吵自是不能避免,可怜的杨祎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,自杨祎记事起家里的争吵就没有断过,父母对她虽然有爱,但绝对不是毫无保留的,不管是父亲,还是母亲都想从她身上扣到一份本属于她的利益,中学的那六年尤为难熬,之前读小学的时候,父亲还不能直接忽视学校的要求,所以杨祎在上小学的时候除了衣服不那么光鲜外,其它方面还跟同学都差不多,但自从杨祎在父亲任教的中学读书以后,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,借着本校老师的身份父亲给予了杨祎不曾有过的“与众不同的中学生活”,那些复习资料能不买的就不买,父亲会去学校图书馆帮她借,还要反复讲:千万不要把书弄脏或是弄折了,之后还要还回去的,书本都免了,书就用之前他学生用过的,本子就用白纸订好的,笔就用学校发给他备课用的,校服就不要想了,父亲告诉班主任:我家比较困难,没钱买校服,每次学校有活动,需要穿校服时,杨祎不得不向同学借校服穿,十几岁的孩子正是最爱美的时候,杨祎穿的是别人送的衣服,甚至有一次,有一个邻居家的姐姐把他棉纺厂的工作服送给杨祎,那个时候小杨祎感觉那件衣服好漂亮,就开心的穿去了学校,最后才知道,那是人家纺织工人的工作服,那一刻,杨祎真的感到前所未有的耻辱,可没办法弱小又年幼的她什么也改变不了,这些还都可以接受,可自从二伯家的三个儿子陆续结婚后,杨祎才知道那些没校服,没符合规定的作业本,没复习资料的日子是多么幸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