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应知心中一惊,赶紧追问:“夫子,这话是什么意思?!”
梁举人坐在摇椅中,双脚轻轻的晃动着椅子,他微眯着眼看向宋应知。
“知道你报了明算科后,顾玉烔曾设法想把你的名字从中抹掉,却得知册子已经被皇上的人拿走……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”
说完话,梁举人的眼睛已经清明,他静静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宋应知。
顾玉烔,也就是他的学生,户部尚书。
“皇上很看重明算科,连考试题目都是他亲自出的,你的答卷自然也会交到他手中,虽然不知道你最后会被授予几品官职,但肯定的是,你想辞官……哼哼!不会那么容易。”
听到题目是皇帝所出,宋应知十分惊讶!随之又觉得这样才合理。
若问整个北夏受教育最全面的是谁,自然当属天子。
作为一国之主,从小就得接受来自不同领域的文化,他们必须掌握最先进的知识。
如他原来世界的清朝时期,康熙十四岁就跟随传教士学习西方文化,对于数学内容,初等几何、三角学等他都会,到了他的儿子雍正这里,更是会解微积分。
所以,到了北夏天子这里,他会这些数学题,宋应知一点儿也不意外。
“夫子可知,皇上找精通算学之人,是作何用?”
宋应知忐忑问道。
“老夫区区一个举人!如何得知!”
梁举人气哼一声,“反正不是让你进户部算账的就是了。”
他看了一眼还在地上跪着的宋应知,继续说道:“你师兄顾大人他对这事一直耿耿于怀,你最好趁他还没下值回来赶紧走,不然一会儿正好遇见了,有你好受!”
对于宋应知选择明算科一事,梁举人喜闻乐见,毕竟这娃子在科举方面,很难开窍。
但他这位常年位高权重的学生,似乎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利。
顾玉烔是他二十八岁时收下的学生,那时,顾玉烔已经十六岁,他嫌弃他年纪太大,一直不愿收他为入室弟子。
但此人天赋极好,靠着自学就考上了秀才,梁举人心中惜才,这才生了开私塾的念头,将他留在身边耐心教导。
那时的顾玉烔一片赤子心,一心只想着出人头地,好给夫子养老。
只是在官场摸爬打滚这么多年,最初的顾玉烔变成了现在的顾大人,初心已然不在。
“至于辞官的事,等你的官职分配下来再做决定。”
宋应知应道:“好。”
一想到脸色可能比秦沥还臭的顾尚书,宋应知当即就待不下去了。
“……夫子,那学生就先走了,过几日再来看您!”
“你别来了!我又不是要死了,还得你天天来看我!有事你师兄会告诉我的!”
宋应知听着梁举人嘴硬,心知他是担心自己会遇到顾尚书,被顾尚书为难。
宋应知顺着回道:“那夫子,我等官职分配下来,就直接回鹤州了。”
“快走吧!快走吧!”
梁举人彻底闭上眼睛,一副不想再理他的模样。
无奈,宋应知行了一礼,起身带着李游离开,他前脚才走,后脚顾尚书就赶回了家。
知道家丁没把宋应知拦下后,尚书大人大发雷霆,之后又跑去找梁举人理论。
“老师,你怎么就放他走了?!”
一进院子,顾尚书就气势汹汹的质问。
“哼……不让他走,你现在凶得人就是他了!”
梁举人睁开一只眼睛看了一眼顾尚书,很快又给闭上。
“烔之,他只是我为了充实秦沥算学知识,顺道收的学生而已,他有自己的路要走,你又何必一定要让他入了你的阵营?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