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昊:“夫英雄者,胸怀大志,腹有良谋,有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地之志也。”
曹操又是一怔,又与曹某想到一处去了,几乎一字不差啊,难道说,这就是知己吗?
但是这个知己,也有点太可怕了吧,总能提前猜到自己所想。
刘备忙道:
“孔明切莫耻笑于备,休说丞相面前,”
“备便是与其他豪杰,也远不足以相提并论,”
“又安敢在丞相面前,被称作英雄?”
“若传将出去,定叫天下人耻笑于我,”
“一震之威乃至于此,也配称英雄?”
“与孔明相比,备连孔明都远远不及,”
“遥想当年,备还在青州就任县令时,”
“孔明可是凭借一己之力,便收降山贼,”
“向冀州十余城强行索粮,搅得冀州天翻地覆呀。”
刘昊:“好汉不提当年勇,当时也是听闻袁绍正在与公孙瓒大战,后方兵力空虚,才敢如此行事,当然,也是为了解决玄德兄的钱粮一事,不得已而为之。”
当年的事情,曹操也曾听说过。
后来刘备被他招来的兵给吓跑了,闹出许多笑话。
坦白说,一个身怀绝技的无敌之人,留在身边,而此人又绝不臣服于己,对天子也毫无畏惧之心。
这样的人留在身边,始终是个隐患。
又不好把他除掉,此人拥有一万精兵,除掉除不掉,与他翻脸后,都会对自己构成威胁。
诚如他之前所言,连一块卫生纸都有它的妙用,全看如何使用。
曹操也知道,当年陶谦把徐州让给了他,如今把徐州收回,不如做个顺水人情。
但他绝不会这样赏赐,需要当成筹码来谈。
于是问道:“我今缺粮,孔明可有解决之法?”
“粮食一道,解决之法,无外乎借粮,买粮,种粮这三种办法。”
“哪种最稳妥?”
“各有千秋,借粮可立威,成效最快;买粮最显实力;种粮最慢,但却是长久之计。”
“可有三者兼得之法?”
“自然是有的,只要丞相给兵,便可借粮;只要给钱,便可以钱生钱,再来买粮;只要给地,就可大量屯田。”
“我今表举你为徐州牧,你在徐州自行募兵借粮;再与一千万钱与你,你设计生钱买粮,如何?”
卧槽,还有这种好事儿?徐州这就回来了?
“若如此,两年内,还丞相粮食千万斛。”
看来此子,似有不臣之心,前翻封他爵位不要,如今封他领地,却立刻应下。
但话已出口,如果食言,未必是件好事,不如就如之前给刘备封豫州牧一样,只给他一县之地,其余各郡,全部安排成自己人,这样他就成不了大事。
事情就这样敲定下来。
曹操正在筹钱时,突然传来消息,淮南袁术,自称帝以来,使淮南各地离心离德,再加上淮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,连年用兵导致严重的经济崩溃。
袁术无人相攻,自己就发生了严重的内乱。
导致袁术不得不北上投奔袁绍。
此时已进入曹操的势力范围。
立刻召集文武商讨此事。
刘备请缨前去捉拿袁术。
曹操:“孔明如何看?”
刘昊一副老神棍一样,捏捏手指,仰头计算一下。
“袁术无天子气,却贸然称帝,导致折去许多寿数,此人气数已尽,不日就将呕血而亡。”